新闻中心

颐和动态 媒体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中国医师节 | 泉州颐和医院主任医师采访特辑
2022-09-23

有那么一群人,以平凡之躯做着不平凡的事,在疫情当前,他们冲锋陷阵,在急诊室中,他们竭尽全力,在手术台上,他们沉着冷静......他们一袭白衣,以专业知识为利剑,以责任担当为盾牌,把疾病挡在身前,把民众护在身后。

值此“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怀着敬仰之心,走近你我身边的泉州颐和医院主任医师们,倾听他们讲述医者初心和从医感悟,诠释医者担当。

 

/01/ 

黄约嘉

泉州颐和医院管理中心副执行长

骨科中心执行长

 

 

骨科副主任医师,中国骨科医师协会会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学分会理事。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骨科工作20多年;曾荣获空军医科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骨科医院优秀进修生,并获得留院工作机会。多次在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及参编骨科论著。

 

Q:请问您为何从医?  从医多少年?  您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A:我是一名行医20多年骨科医生。说实话,我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刑警,推理、破案,扬善除恶……学医是我父亲帮我做的选择,开始时我是有点抗拒的,但随着学医生涯的深入,我慢慢找到了学医的乐趣。第一个实习科室是呼吸内科,当时我最爱做的事,是写大病历里的鉴别诊断,这促使我要了解和学习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临床思维,这也为我后来行医看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虽是“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但现实里各种酸甜苦辣我都经历过。曾为了抢救患者连续四天睡眠加起来不足10小时;为了急诊手术,疾跑摔在手术室走廊,牙齿断了3颗、手部伤了缝了好几针;被误解,十几个家属把我堵在办公室……当然,我收获更多的还是美好和感动。医生也是容易满足且善良的群体,当听到病人道谢时、当看到病人顺利康复时、当完成一台有难度的手术时、当挽救一个生命时……我都会由心地觉得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Q:请分享一个从医过程中,最令你有幸福感、成就感的医患故事

 

A:作为骨科医生,为患者作出截肢的决定比做手术还难。

 

十几年前,一个40岁男性患者因车祸碾压致大腿根部股动脉破裂,送到医院时已经休克昏迷,经过抗休克、术前准备后紧急行清创、血管吻合术,术中顺利进行血管吻合,观察血流通畅,但是术后2小时发现下肢肿胀明显,无明显血运,急诊床边行大腿筋膜切开,肌肉色淡,尿量少,尿色红,急查肾功能提示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当时我判断病人如果不急诊行高位截肢术,命恐怕保不住。

 

 但,好不容易把血管吻合好,也纠正了休克,患者还年轻如果这时候截了腿……顾虑太多,要做出截肢的决定真的太困难了。最后我说服了当时的科主任,并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后,为患者急诊行大腿根部截肢术。

 

术后患者还是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想而知当初如果不截肢,命一定是保不住了。术后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半个多月还是尿少,肾功能还是明显异常,肾内科医生觉得很难纠正肾功能,基本断定会转为尿毒症。很难想象这样的结果会给他和家人带来什么。

 

之后,我坚持给病人做了3个多星期的血透,每天细心动态观察各项指标,患者的尿量明显增加,术后一个月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就是说急性肾功能衰竭彻底治愈了。

出院后患者及其家人特意到科室送了感谢匾并点名致谢我。再次回想这个病例,我至今仍深有体会——医生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需要细心观察,需要敢于担当,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医生,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也是一个家庭。

 

Q:医师节来临之际,  您有什么想说的话?

 

A:虽然我国“法定”医师节已经有5个年头了,但我相信大多数医师没有过医师节的概念,我们中国医生都是更加务实求真、无私奉献的群体。我呼吁社会各界增强尊医重卫的氛围,给医务工作者一个良好的行医环境,医生和病人本来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有共同的敌人——疾病!最后,希望医师们工作之余能劳逸结合,持续加强自身素养,不忘初心,祝医师们节日快乐!共勉!

 

/02/

陈向荣

颐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执行长

 

 

颐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执行长,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主任医师,擅长呼吸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尤其是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任中国研究型医院放射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七、八届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泉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泉州放射质量控制中心第一、二届主任等。

 

Q:请问您为何从医?  从医多少年?  您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A:我出生在医生家庭,从小在医院里长大,医院大院就是我的家,全院的医护员工都是我的叔叔、阿姨。他们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我,从小耳濡目染,觉得医疗工作是一件很伟大的工作,肩负着救病治人的神圣使命。这使我热爱上了这一份职业。

 

 时间如白驹过隙,如今我已从医40年。始终告诫自我并身体力行——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生命的捍卫者,救死扶伤的践行者。 

 

 Q:请分享一个从医过程中,最令你有幸福感、成就感的医患故事

 

A:影像科被比喻为“临床的眼睛”。作为一位影像科诊断医生,对每一个患者的精确诊断,能给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影像科医生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前不久有位患者来我们颐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就诊。患者来之前一周内就在外院做了两次CT,给出的意见均不一致。当时我们中心的几位医生细致观察了CT影像,并进行了认真的会诊讨论,认为是早期肺恶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一周后,该患者手术很成功,病理也证实了我们的正确诊断。能为患者早期精准诊断,争取早期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切切实实挽救一个生命,对诊断医生而言,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Q:医师节来临之际,  您有什么想说的话?

 

A:医生的初心是“救死扶伤”,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我也想把我从医四十年感悟到好医生的十个“心”分享给每一位医生。如果你想成为一位名医,那你需要在工作,学习上具备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事业心这五个心。但要成为一名好医生,还需要具备善心、爱心、同情心、将心比心。有好的技术加上内心的大爱才能成为一名副其实的好医生。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必须要终生的刻苦学习,不断的临床实践、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只有不断的钻研、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心才能做一个好医生!

 

/03/

金哲秀

泉州颐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泉州颐和医院心脏医学中心执行长

 

 

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30余年,不仅擅长心血管系统疑难杂症和急重症的诊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就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等,更对慢病风险筛查和检后健康管理有着十二分的谨慎和专业。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会心律心电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近20篇论文,发表SCI论文3篇。

 

Q:请问您为何从医?  从医多少年?  您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A:几十年来不分昼夜,只要有急重症患者,总是出现在第一线,积极抢救患者,尽全力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过来,尽管付出了数不清的辛劳与努力,但只要看到患者的心脏重新跳起来,我就感到十分欣慰。这就是医者的力量吧,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Q:请分享一个从医过程中,最令你有幸福感、成就感的医患故事

 

A:2015年的初一,有位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突然胸痛来到医院急诊科,通过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诊断为急性心梗,老人的老伴已过世,无儿女及亲属。我们以生命最贵原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了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右冠完全闭塞,植入一枚支架后,老人的胸痛缓解了,生命征也平稳了。后来老人经常来医院看我,平凡中有一种慰籍,不管任何年龄,生命都很珍贵。

 

Q:医师节来临之际,  您有什么想说的话?

 

A:我一直推崇“生命至上、健康无价”的理念,直到来到泉州颐和医院,预防的重要性于我而言愈发突出。对此,在医师节来临之际,我想说:关爱生命,从预防开始,从每一处细节开始!

/04/ 

刘建军

颐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放射科主任

 

从事放射专业36年,对CT、MRI、DSA的影像判读工作经验丰富,对疑难病、罕见病有独到深入的见解。担任解放军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奖十余项;全军医学放委会授予全军医学杰出贡献奖、首席专家;享受军队特殊人才津贴三等。

 

Q:请问您为何从医?  从医多少年?  您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A:从医36年,医生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本着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宗旨,做一名医生无疑是需要有丰富精神内涵的。人的一生大多是医院临世,从医院告别人世。无论贫穷富贵无论高低贵贱都是要生病的,在这里不分亲疏远近,不分位高职低,机会均等公平。从医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也最能体现人性的光辉,它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心血,更需要付出激情和热情。

 

一名好的医生不仅应该关心客观检查的结果,还应该对人的社会性及致病的精神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给予关注。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以及敏锐的交谈者。医生是在社会需求下产生的和社会存在相比高于消费的关系,探索自我高标准要求的结果是生命的捍卫者,它的存在是将病人生命一次次接轨延续下去。

 

Q:请分享一个从医过程中,最令你有幸福感、成就感的医患故事

 

A:在我六岁的时候,一次意外的事故,致使我的前臂骨折,被紧急送到了新疆军区总医院骨科,接诊我的医生叫傅源,当时是主治医师,后面成为了全军骨科中心的主任,技术三级,少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专科医生,看到这个医院,看着这些军医,护士,我被深深震撼了,完全沉迷其中,觉得这就是我心中的殿堂,那种崇高,那种圣洁和医护人员那种上帝般的微笑,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高中两年,我就在号称南湘雅的湖南医科大学居住,接触最多的就是医务人员。最羡慕的、最尊重的、需要仰望的就是那些满头白发,看起来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教授,将来当医生这个理念这颗种子已经深深的埋在我的心中。

 

Q:医师节来临之际,  您有什么想说的话?

 

A:影像医生的高标准不仅对医学领域本专业有着严格的要求,还涉及到各个领域,各种系统和疾病。好的诊断医生或许应像那些博学通才一样,跋涉在情感科学和精神难题最严密的荆丛中,不断化解问题,探索真知,维护病人。这时我想起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我欣喜,我是一名医生;我骄傲,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我相信,我的事业将伴随我一生。

 

/05/ 

颜如玉

泉州颐和医院超声科主任

 

 

泉州颐和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学影像专业主任医师,是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脏彩超的创始人,从事心脏超声诊断工作30年。擅长新生儿、儿童及成人经胸心脏彩超,尤其是经食管、急诊、床旁、介入、术中等危重和疑难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工作,通过超声影像识别各种心血管疾病。任泉州市超声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务理事,泉州市第一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责人。

 

Q:请问您为何从医?  从医多少年?  您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A:我从医40年了,行医以德为先,做人以品为重,服务以诚为本。如今返聘,能够继续为患者服务,为医卫事业奉献一份力量,感觉很快乐和充实。

 

回忆青年时,听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学医,随着医学专业实践生涯的日益深入,我实实在在感悟到医生淡泊名利,大医精诚,慈心济世,治病救人,传承医术和人文关怀有多么重要。

 

Q:请分享一个从医过程中,最令你有幸福感、成就感的医患故事

 

A:2003年的时候,我还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当时一名50岁男性患者突发胸痛,导致休克被送入院,临床医生第一时间给他进行了冠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无显影。拟诊急性下壁心梗治疗2~3天,但心电图不符合心梗的动态演变规律,“休克”仍靠升压药维持。最后心脏彩超检查将其诊断为夹层动脉瘤。病人只能保持平卧的状态上飞机,由北京120送到阜外心血管医院,急诊心外科行夹层动脉瘤象鼻术+右冠脉搭桥术,好在手术很成功。19年过去,医患成了好朋友,如今他能打桥牌、会开车。

 

 对医生而言,最快乐的事情不是得到多少酬报,获得多少奖项,而是当一个个从死亡线上挣扎的人,被你生拉硬扯拽回来的时候,那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多少医生开心过,失望过,伤心过,后悔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这便是答案。

 

Q:医师节来临之际,  您有什么想说的话?

 

 A:因为信任,所以珍重;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担当,所以追求。又逢一年中国医师节!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所有医务工作者心目中最高级别的礼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我将继续提供优质服务,热心助人,为预防和战胜疾病努力工作与奋斗。

 

/06/ 

黄永础

颐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主任医师,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近40年,有丰富的影像工作经验。原泉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副主任、住院医师放射科国家级规培基地主任;福建抗癌协会肿瘤影像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泉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Q:请问您为何从医?  从医多少年?  您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A:医疗事业是一个嵩高神圣的职业,在从医38的年间,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医师这个角色带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热诚做人、救死扶伤、乐于助人是每位医生必备的高尚品德。

 

Q:请分享一个从医过程中,最令你有幸福感、成就感的医患故事

 

A:我从事的是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师的眼睛,做好医学影像诊断工作是影像医师的职责,每次看到自己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及病理结果相符合时,就会感到无比的高兴与自豪。

 

Q:医师节来临之际,  您有什么想说的话?

 

A:今年是第5个医师节,能在颐和这个大家庭与大家一起共事感到无比荣幸。自古以来,医生的头上就有神圣的光环,“不为良医,便为良医”。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接受疾病考验,守护人民生命,坚持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祝全体医师们 

“中国医师节”快乐!

Copyright ©2022泉州颐和医院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2003847号-1 闽ICP备2022003847号-2 闽ICP备2022003847号-3技术支持:晓码科技 法律声明